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传播和流行。今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大大降低人体患病风险,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助力建筑人群免疫屏障。
一、我国实行免疫规划制度
居住在中国境内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义务;儿童监护人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疾控主管部门组织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自愿接种其他疫苗。
二、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原始记录,可以完整记录儿童接种各疫苗品种及时间,能够提醒儿童家长及时为儿童接种疫苗,防止疫苗漏种、重种或错种,也是儿童在入托、入学及出国留学时需提供的疫苗接种有效凭证。现阶段我市各级各类助产机构在为新生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时,会同步为新生儿办理并打印纸质预防接种证。对于未在助产机构出生儿童,监护人可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至居住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档建证。儿童每次接种疫苗时,监护人应携带预防接种证。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执行,如下:
三、常见问题解答
(一)如何查看孩子是否漏种疫苗?
方式一:家长可翻看孩子《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接种记录”中记录已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进行核对。
方式二:家长可携带孩子《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接种门诊由接种工作人员查询,家长们接到接种单位电话预约补种时间,也请尽力配合,按时带孩子前往补种,以免对孩子将来入托、入学等产生影响。
(二)漏种疫苗如何进行补种?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不得小于18周岁人群,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
2.只需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开始全程接种。
3.当无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完成接种程序时,可使用不同厂家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
4.具体补种建议参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中各疫苗补种原则。
补种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孩子实际年龄、既往接种史及健康状况,较为复杂,家长可直接咨询接种门诊医生。
(三)接种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定要携带预防接种证。
2.建议接种前一天洗澡、换上容易穿脱衣服。
3.观察孩子健康情况,并在接种前如实告知预检医生。
4.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
5.接种后让孩子适当休息、多喝水,避免接种部位见水或被刺激。
四、关于疫苗接种的一些误区
(一)接种了疫苗就肯定不会患病?
疫苗只对特异性病原体类别预防,不包括所有的型别。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任何疫苗保护率都不是100%。
(二)接种疫苗会有副作用,能不打就不打?
预防接种后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非常罕见,且大多数反应是轻微一过性反应。
(三)孩子是过敏体质,不能接种疫苗吗?
“过敏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症。疫苗接种禁忌症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暂缓接种,一种是绝对禁忌接种。家长一定要在接种苗前将孩子健康状况如实告知预检医师,针对是否能够接种疫苗进行具体咨询。
(四)疫苗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时间接种吗?
接种疫苗是一个优先选择措施。每一种疫苗都有其规定免疫程序;疫苗接种起始年龄是指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接种时间,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最小年龄。
如果孩子在免疫程序表规定的时间点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宜接种,在疫苗可接种年龄范围内,推迟相应针次接种也不影响效果,后续尽早完成接种,让疫苗的效果得到更好发挥。
预防接种不仅是每个孩子权利,更是全社会共同肩负责任。从呱呱坠地时抵御乙肝病毒的第一针,到成长路上构筑免疫屏障的每一次接种,这些小小疫苗注射,都是为孩子未来筑牢生命防线的坚实基石。每一次按时接种,都能让孩子少一分疾病侵袭风险,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共同呵护每一个孩子生命健康!